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科研 ·
《自然》最新研究揭示人体细胞外囊泡如何抑制特定病毒传播

日期:2024-03-26

浏览量:98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发表了最新的病毒学研究成果,揭示了人体如何通过细胞外囊泡(EV)表面的一种特殊分子——磷脂酰丝氨酸(PS)来抑制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等病毒的感染传播。这项研究不仅解答了此类病毒在某些体液中传播受限的疑问,还阐明了为何它们更容易通过血液或吸血昆虫等途径扩散。

研究人员指出,登革热、寨卡、基孔肯雅、埃博拉以及拉沙病毒等能够在多种细胞中引发感染,但在精液和唾液等体液中的直接人传人比例相对较低。先前的研究已发现精液和唾液中的细胞外囊泡能有效阻止寨卡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并抑制其感染,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

德国马尔堡-菲利普大学的Janis A. Müller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对五种人体体液(精液、唾沫、尿液、母乳和血液)中分离出的细胞外囊泡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精液中的细胞外囊泡表面富含磷脂酰丝氨酸,相比之下,血液中的EV表面PS含量较少。实验室实验证实,EV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能有效地阻断寨卡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原因是这些EV通过抢占相同受体,干扰了病毒的吸附和入侵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当实验室模拟体内相似的EV浓度条件时,研究发现PS对于登革热、西尼罗河、基孔肯雅、埃博拉以及疱疹性口腔炎病毒等多种病毒的感染均有抑制作用。

此项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人体免疫机制对抗病毒传播的理解,也为未来开发针对上述病毒的新型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模仿或增强这一天然防御机制,科学家们有望找到更有效的抗病毒方法,降低相关病毒性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分享:

主办单位:当代名医 

Copyright 2009-2024 当代名医

邮箱:dangdm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