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专题 ·
国医大师周岱翰中医药抗癌领域的卓越贡献者与学科奠基人:癌症良方精选。

日期:2024-04-19

浏览量:209

岱翰教授,194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作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同时也是我国中医肿瘤学界的泰斗级人物,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并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担任肿瘤中心主任医师、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周岱翰教授自1961年至1966年在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深造学习,毕业后投身于医疗卫生一线,先后服务于农村省级西医院、广东省泗安医院,1976年调任至广州中医学院方药教研室。自1978年起,在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开设肿瘤专科门诊,1987年更是创立了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为我国中医肿瘤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周岱翰教授在中医药治癌领域有着深厚造诣,尤其擅长治疗肝癌、肺癌、肠癌、乳腺癌等晚期癌瘤,倡导“带瘤生存”的全新治癌理念,并成功研发出抗中成药联花片、鹤蟾片等。其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中医肿瘤研究,发表了超过100篇专业论文,并主编了包括《中医肿瘤学》在内的多部重量级专著,对中医肿瘤学高等教育的体系建设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

在他的引领下,不仅取得了如卫生部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等多项荣誉,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肿瘤医学人才,其中不乏像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林丽珠这样的业界翘楚。

周岱翰教授被誉为现代中医肿瘤学学科奠基者之一,岭南中医肿瘤事业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他的成就有力推动了中医肿瘤学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堪称中医肿瘤学走向世界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是对中医药抗癌事业矢志不渝的坚守与卓越贡献的真实写照。

周岱翰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痰在癌症发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依据古代文献记载,“痰”字古通“淡”,其生成源于水湿受火邪煎熬而成,形态上,痰可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前者如咳吐出的痰液,后者则隐匿于体内脏腑经络之中,能阻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各种疾患。脾主运化,易生痰湿,肺司呼吸,易聚痰饮,因此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

周教授援引朱丹溪的观点指出,痰邪能够随着人体气血的升降游走全身,凡体内有肿块者,往往与痰邪有关。痰浊郁结于头面颈项部位,可能诱导口腔肿瘤、鼻咽癌、甲状腺癌和恶性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若痰瘀交融则会形成类似“窠囊”的病理状态。同样,痰与死血在食管胃脘部位停滞,可引起诸如食管癌、胃癌等症状,表现为胸痛剧烈、吞咽困难、呕逆频繁等。

痰热互结可以阻滞肺络,或痰饮上涌停于胸中,常见于支气管肺癌、纵隔肿瘤等,临床表现多样,如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发热、气短心悸乃至严重时的喘息抬肩、颈部肿胀等。痰浊瘀血影响乳腺脉络,则可能导致乳腺结节坚硬,甚至溃破出血,类似于乳腺癌的症状。痰与寒邪相合于胞宫,可引发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等妇科恶性肿瘤,伴随下腹部疼痛、异常分泌物等症状,甚至造成肠道相关并发症。

癌症晚期,痰浊常常伴随风邪侵犯脑络,导致脑瘤或脑转移癌,病人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肢体偏瘫甚至昏迷等症状。同时,痰毒流注于骨骼或痰癖累积,可使骨骼发生畸形或肿块,产生剧烈疼痛,最终可能发展为骨折瘫痪,这在骨癌或骨转移癌患者中尤为常见。

总结周岱翰教授的观点,痰在多种癌肿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癌瘤的发展也会生成内外痰饮,因此,化痰散结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诊疗中,医生需根据痰邪可能夹杂的风、寒、热、燥、湿等六淫邪气以及瘀毒的特点,灵活运用温化寒痰、清热化痰、燥湿化痰等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实现痰饮辨证施治的个性化与精准化。

肺部气机郁滞并伴有痰瘀互结的周岱翰教授认为,治疗原则应当着重于宣通肺气、调理气机、化解瘀血和清除痰浊。

采用的药物方案通常包括生天南星和生半夏,这两味药均具有较强的化痰功效,尤其擅长解决湿痰、寒痰问题,并能助宣肺气;壁虎在一些方剂中被用于辅助抗癌解毒;薏苡仁则有利水渗湿、健脾除湿的作用;鱼腥草有助于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仙鹤草有止血、强壮和抗炎的效果;桔梗善于宣肺利咽、排痰止咳;瓜蒌可宽胸散结、润燥化痰;田七(即三七)则以其活血化瘀、止血定痛的功效著称;浙贝母则是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的良药。这些药物相互配伍,旨在综合改善患者的肺郁痰瘀状态,促进康复。

脾虚痰湿的周岱翰教授认为,治疗原则应以温补中焦、提振脾气为主,并配以疏利肺气、化痰除湿之法。可选用诸如生天南星、生半夏等药物,以其燥湿化痰之力,荡涤体内黏滞之痰浊;辅以壁虎、薏苡仁等渗湿健脾之品,助脾运化水湿,强健机体根本;再添入桔梗与浙贝母,发挥其清宣肺气、化痰止咳的功效;同时融入瓜蒌、猪苓以及茯苓等药材,进一步增强利湿排毒、通调水道之功;更以党参和白术这两味传统补益中药,滋养脾胃,增进气血生化,从而实现整体调理,恢复脾脏功能,消除痰湿困扰,使人体重归和谐平衡,焕发健康活力。

阴虚痰热之症者周岱翰教授认为,施治当以滋肾润燥、清肃肺热为纲,佐以化痰散结之策。择用药材如壁虎、薏苡仁,藉其利湿健脾、消肿散结之力,以制痰浊之源;合以仙鹤草、猪苓及夏枯草,既可清热解毒,又能利水化痰,清除肺腑之热邪;又辅以桔梗、浙贝母,借其宣肺化痰之能,畅通呼吸道,清肃上焦;再加以沙参、麦冬二味,滋养肺肾,填补阴液亏损,以达滋阴降火之效;更融鳖甲、生地黄于方中,深补真阴,凉血清热,兼以软坚散结,助全身阴液复充,痰热得除。此诸药共济,旨在滋阴降火,清肺化痰,以期恢复阴平阳秘,脏腑协调之佳境。

气阴两虚之体质周岱翰教授认为,疗病之法宜侧重益气养阴、培本固元,辅以扶正祛积之要义。精选壁虎、薏苡仁以助健脾利湿,消弭痰饮之积;并配伍仙鹤草、猪苓,二者相得益彰,既能利水渗湿,又能清热解毒,以助驱除蕴积之邪;同时引入桔梗、浙贝母,宣发肺气,清化痰涎,以畅呼吸,调和上焦;又辅以百合、沙参,润肺养阴,增液行津,强化肺脏滋养;西洋参、党参并举,双参合力,大补元气,恢复体力,振奋精神;麦冬与五味子同入,一则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二则敛肺止咳,涩精固脱。以上诸药共奏益气养阴、扶正祛积之功,旨在恢复气阴充盈,阴阳调和,脏腑功能正常,生命之气得以旺盛充沛。

在治疗痰疾之时,薏苡仁乃常见之选,其能利湿消肿,化解痰湿之弊。至于湿痰重症,医者常取毒性之生半夏,以其燥湿化痰之能,降逆止喘,消解痞块,散结通络,对肺癌之痰核转移,尤为适宜。痰结于颈部淋巴者,则搭配海藻、昆布,以散结消肿;痰蒙蔽清窍引发肺癌脑转移之际,则选用蜈蚣、壁虎等虫类药,破瘀通络,开窍醒神。若见肺癌并发胸水,痰饮泛滥,则葶苈子与槟榔并投,以利水消肿,峻下痰饮。

痰热炽盛之时,选用败酱草、鱼腥草、鲜芦根等清热解毒,配伍冬瓜仁利水化痰,葶苈子泻肺逐水;一旦腑气不通,腑实内结,则以大黄、枳壳、莱菔子三者通便泄热,荡涤腑实。若伴有咯血症状,则引白茅根、旱莲草、仙鹤草、栀子炭、鲜小蓟、鲜藕节等入药,凉血止血,护膜定痛。

周岱翰教授着重指出,支气管肺癌之中,痰邪缠绵,久病必损气机,故在化痰过程中,务必注重理气补气,人参、黄芪、五味子等药物不可或缺。且痰与瘀两者常相互纠结不解,故治疗时当酌情加入红花、桃仁、莪术等活血化瘀之品,以达到痰瘀同治,标本兼顾之妙。

中医辩证论治,遇阴虚痰热之症,究其根源,乃是肾水不足,难以涵木制火,致使肺阴受热邪所煎熬。故而在施治原则上,当务之急在于清泄肺热,滋养肾阴,辅以化痰散结之法,俾使虚火得降,阴液得复,痰热自消。因此,治此类病症,须遵循“清热不伤阴,滋阴不留邪”之原则,通过精选寒凉滋润与化痰散结兼具之药物,使之相辅相成,共同调和阴阳,润燥化痰,从而实现阴平阳秘,脏腑和调之目的。

周岱翰教授针对此证的验方组成【按】白花蛇舌草、鱼腥草、薏苡仁、夏枯草、仙鹤草各30g,桑白皮、地骨皮、天花粉、麦冬、葶苈子、莪术、重楼、穿山甲、鳖甲、海藻、昆布各15g,猪苓25g,生地黄20g,壁虎、田七各6g。每天1剂,水煎服。配合口服六神丸,早晚各10粒;鹤蟾片,每次6片,每天3次。

肝肾阴亏,痰瘀交阻,此乃病机之复杂,治疗之道亦当审慎周详。治宜从搜剔经络之风痰入手,采用具有化痰通络之功效良药,以达蠲除无形之痰浊;同时配伍活血化瘀之品,力图化解有形之瘀结,使之消散无踪。然痰瘀之患,源于肝肾阴液匮乏,故还需重视填补肝肾之阴,以培本固元,强壮脾肾之本,使精血充盈,阴阳调和。治疗肝肾阴虚、痰瘀互结之疾,当兼顾搜风痰、散瘀结与补益脾肾之法,务求内外兼治,阴阳并调,从而使疾病得愈,机体康复。

周岱翰教授针对此证的验方组成【按】龟板胶(烊)、钩藤、蒺藜、石菖蒲各15g,蜈蚣3条,地龙10g,生半夏、紫河车、生天南星各12g,浙贝母、薏苡仁各30g,全蝎、甘草各6g。

集众药精华,主旨在针对多种病理状况进行调治。龟板胶性甘咸,入肾经,烊化后能滋阴潜阳,补肾填精;钩藤、蒺藜皆具平肝熄风之效,可舒缓肝阳上亢,解痉定搐;石菖蒲辛温芳香,能开心窍、化湿浊,助心肾交通,畅神志。

蜈蚣、地龙、全蝎三者均为虫类药物,蜈蚣走窜经络,息风镇痉,地龙擅清热熄风,通络止痛,全蝎则攻毒散结,通络止痉,三者共奏搜风通络、解毒散结之功。

生半夏、生天南星虽具毒性,却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配以浙贝母,加强化痰散结之力,尤善治顽痰痼疾。薏苡仁淡渗利湿,健脾补肺,有助于运化水湿,消肿排脓。

紫河车,促进新生;甘草调和诸药,且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之效,使得全方攻补兼施,刚柔并济。

此方融合了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化痰散结、搜风通络、补益气血等多种治疗思路,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燮理阴阳的诊疗特色。

分享:

主办单位:当代名医 

Copyright 2009-2024 当代名医

邮箱:dangdm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