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品正,1938年10月3日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医学世家,自幼深受家庭中浓厚的医学氛围熏陶,特别是其祖父廖志鸿作为20世纪30年代川西地区知名的医师,对她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1958年,她毅然放弃了其他名校的保送机会,遵从内心对中医的热爱,进入成都中医学院(今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始为期六年的本科深造之旅。
毕业后,廖品正于1964年留校,投身中医眼科领域,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生涯。1986年,她因其卓越的专业能力被任命为全国中医眼科师资进修班的主讲教师,传授眼科知识与技艺。在1984年至1987年间,她还担任了成都中医学院教务长一职,对学院的教育管理和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廖品正荣获第二届“四川省高等学校教育名师”称号,进一步肯定了她在教育领域的杰出成就。
廖教授的学术与临床成就同样斐然,尤其在治疗玻璃体混浊、葡萄膜炎、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眼底出血等复杂眼疾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同时对糖尿病性眼病的治疗也有深入研究。她提出的内障眼病“虚瘀并治”理论,强调脏腑调理、气血畅通、络窍通达,以及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为中医眼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论支撑。其研发的“芪明颗粒”(原名优糖明)成功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有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展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的潜力。
在学术著作方面,廖品正不仅发表了众多学术论文,还主编、参编了多部中医眼科及五官科的重要教材和参考书籍,其中《中医眼科学》第五版国家统编教材因系统性强、临证实用而成为业界经典,对中国乃至海外的中医眼科教育产生了长远影响。此外,她通过严谨的学术传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眼科人才,包括多名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及地方名医,为中医眼科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廖品正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创新的科研成果以及卓越的教育成就,不仅在中医眼科领域树立了典范,也为中国乃至世界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人生轨迹与成就,是对家国情怀、医者仁心以及持续探索精神的最好诠释。
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廖品正国医大师的验方如下: 黄芪16g,葛根16g,干地黄15g,枸杞子15g,决明子10g,茺蔚子(包煎)10g,蒲黄(包煎)10g,水蛭2g。 【适应症】本方剂旨在通过补益气阴、滋养肝肾以及畅通眼络来改善视力,特别适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其症状表现为气阴两虚、肝肾亏虚及眼络气血不畅,具体表现包括视力模糊、眼睛干涩、体倦乏力、头晕耳鸣、手脚心发热、口干舌燥、自汗盗汗、大便干结,舌头红而少津或暗红带有瘀斑,脉象细数无力或弦细。 【组方解析】本方以黄芪、葛根为主药(君药)。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二经,擅长补中益气,是众多传统治疗消渴(糖尿病)名方中的核心药物,如《千金要方》中的黄芪汤及现代的玉泉丸均将其作为首选。葛根性味甘平,作用于脾胃,既能解肌退热、生津解渴,又能提升阳气并促进津液上达眼部,对于糖尿病及其伴随的气阴两虚状态尤为适宜,因此被选作君药。 臣药则为枸杞子与干地黄。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二经,能够滋补肝肾、养肝明目,对肝肾阴虚引起的眼花、多泪及消渴症状有良好疗效。鉴于病情长期可能损伤肝肾阴津,加入枸杞子以辅助葛根养阴,并增强肝肾滋养作用。干地黄味甘凉,涉及心肝肾三经,擅长清热养阴、凉血润燥,是历代治疗阴虚内热、出血及消渴的常用药材。四者结合,显著增强了方剂的益气养阴效果。 作为佐药,决明子、茺蔚子、生蒲黄和水蛭各司其职。决明子性苦微寒,归肝肾经,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对风热引起的眼疾及由肝肾阴虚导致的视觉障碍有辅助治疗作用。茺蔚子甘凉,影响肝脾,活血通络、凉肝明目,不仅有助于疏通眼络,还辅助黄芪补气。蒲黄性味平和,能化瘀止血、通淋,对于糖尿病引起的血脉瘀滞及潜在的出血问题提供双重调节作用。水蛭,味咸苦平,专攻血分而不伤气,是破血祛瘀的佳品,自古以来在多种瘀血病症中广泛应用。此四味佐药协同君臣药,共同实现化瘀止血、疏通眼络、促进新陈代谢及提升视力的目的。 【调整应用】若需将此方转换为汤剂,其建议将水蛭替换为地龙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