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访谈 ·
国医大师施杞,中医骨内科学的奠基者与传承创新先行者:神经根型颈椎病验方

日期:2024-05-13

浏览量:87

施杞,1937年8月出生在江苏省东台市,是一位中共党员,同时也是中医骨伤科领域内的杰出专家,享有国医大师的美誉,并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及主任医师等多重身份。

施杞的学术与职业生涯始于1963年,他在上海中医学院(今上海中医药大学)完成了中医专业的本科学习,随后加入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现隶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伤科部门,师承著名骨伤科大家石筱山。1979年,他进一步拜入石幼山门下深造。施杞的职业道路还包括在1983年至1992年间担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以及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的职务。1998年11月,施杞退休,但他的学术热情并未因此减退,重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继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2003年,施杞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标志着他在中医骨伤病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2007年,他被赋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疗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这一称号不仅肯定了他在传统医学上的贡献,也凸显了他对中医文化传承的承诺。2008年,施杞被确认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再次强调了他在学术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施杞在学术研究上独树一帜,提出了骨伤病的整体治疗观念,开创了中医骨内科学的新领域,专注于气血、肾精、痰瘀等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基础研究。他发现慢性筋骨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脏腑亏虚、筋损骨衰”,并据此提出了“预防、诊治、康复、养生、治未病五结合”的整体治疗策略。此外,施杞还构建了“中医骨内科学”体系,强调内外兼调,即“内调气血脏腑平和,外调筋骨经络平衡”的治疗法则,即“双调法则”。

在科研成就方面,施杞不仅建立了多种慢性筋骨病的临床规范化治疗方案,还成功研发了治疗颈椎病的中药新药“芪麝丸”,以及针对骨质疏松症的“补肾填精方”治疗方案。他还创立了“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和“整颈三部九法”,这些方法已被纳入国家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并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施杞的学术思想以“八纲统领,气血为纲,脏腑为本,筋骨并重,病证结合,扶正祛邪,法宗调衡,少阳为枢”为核心,强调通过恢复筋骨平衡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特别是对于颈腰椎病,他提出了“从痹论治”的新视角,以及该病发病力学基础的新理解。他发明的“三步九法整脊平衡手法”和“调和气血12字导引养生功”也是其在临床应用上的重要创新。

在教育与团队建设上,施杞坚持“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即以中医药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为主体,融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他的领导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成为国家和国际认可的重点学科,并且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施杞还倡导“三路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医骨伤科领域培育了大量的接班人。

施杞的童年深受家庭影响,尤其是在祖父的医术熏陶下,他自小便树立了对中医的信心和热爱。他的人生哲学是“于仁厚处用心,于术精处用功”,这不仅体现在他对患者的高度责任感上,也反映在他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和对弟子的精心培养中。施杞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中医骨伤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国医大师施杞的验方如下:


生黄芪、党参、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柴胡、桃仁、乳香、五灵脂、红花、秦艽、羌活、地龙、制香附、川牛膝、炙甘草。


在这一精心配伍的方剂之中,生地黄、桃仁、红花、当归与川芎联袂出演,共同演绎了一出活血化瘀的华章,它们如同自然界的艺术家,细腻而精准地描绘着体内气血的流通图谱。黄芪与党参,两位益气补血的佼佼者,携手并进,不仅滋养了血脉之源,更以其温润之力推动血液畅行无阻。柴胡,则以其独特的性味与气质,轻灵上升,沉稳下降,巧妙地解开郁结,化瘀散结,其作用遍及全身上下,展现了中医调和阴阳的深邃智慧。


乳香、五灵脂与香附,这三位行气血、止痹痛的高手,仿佛是身体的护航者,消除路径上的障碍,让气血得以自由流淌。秦艽与羌活,一对驱风除湿的搭档,有效地清理了侵扰肌体的外邪,守护着关节的安宁。牛膝与地龙,以其独特的疏通之力,打开了经络的通路,让关节的灵活性得以恢复,如同春日里解冻的河流,重新焕发生机。


白芍与甘草,温柔地抚慰着疼痛,它们的配合,宛如轻柔的抚触,缓解了紧张与不适。而甘草,作为调和众药的使者,它巧妙地平衡各方力量,使得整个方剂和谐统一,功效倍增。


对于痛感剧烈的患者,特添麝香保心丸,每次两粒,每日两次,如同心灵的慰藉,温暖而深邃。面对肢体麻木的困扰,加入蜈蚣3克,以其独特之效,唤醒沉睡的感知。若伴有咽喉肿痛,玄参12克与板蓝根18克的加入,如同清泉洗涤,带来了清凉与舒缓。

分享:

主办单位:当代名医 

Copyright 2009-2024 当代名医

邮箱:dangdm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