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石印玉,承古拓新,骨伤科领域的杰出引领者与非遗传承人:骨质疏松症之辩证

日期:2024-05-11

浏览量:97

石印玉,194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主任医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同时荣膺全国名中医及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称号。他不仅主编了《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这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还担任了《上海市住院医师培养指导丛书—中医骨伤科学》的副主编,对骨伤科领域的教育与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石教授的职业生涯亮点纷呈,他曾历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上海市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所长等要职,并在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学术组织中担任领导角色,同时还是国家新药审批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以及上海科学技术协会的常务委员。此外,他在政治领域亦有显著影响力,作为上海市政协常委、民盟上海市副主委及民盟中央委员等,积极参与国家与地方的政策讨论与制定。

2017年,石印玉教授被推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这是对他致力于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高度认可。他的科研成就同样斐然,主持并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32项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荣获教育部、上海市乃至国家级的科学技术奖项,共计15项。

石教授在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颈腰椎病等骨科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不仅成功研发并上市了新药“芪骨胶囊”,还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23部教材与专著,其中包括对石氏伤科传统经验的系统整理与创新发展的专著。在专利发明上,他也拥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显示了他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石印玉教授自1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以来,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发展策略,不仅在医疗实践上成绩显著,还通过教学与科研活动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他从父辈那里继承并发扬光大了石氏伤科的精髓,通过“内外结合、整体调整”的中医治疗理念,有效治疗了膝关节、腰腿痛等多种难治病症,其科研成果更是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证明了极高的临床疗效,赢得了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多个奖项,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医的广阔视野下,骨质疏松症这一现代医学难题被赋予了独特的理解和治疗策略。它被视为“痿”与“痹”的结合体,既体现了骨骼的松弛无力,又蕴含着疼痛不适的痹症特征。中医大家石老深刻洞察其本质,认为治骨之本在于补益肝肾,此乃固本清源之法,旨在从根本上调和阴阳,增强机体的生命力。

补肾填精,是石老对抗骨质疏松的核心理念。他巧妙运用自然草木之精华,如淫羊藿、肉苁蓉与补骨脂,这些药物如同温暖的阳光,温煦肾阳,滋养精血,为骨骼提供不竭的能量源泉。同时,何首乌与石斛则如清泉润泽,滋养肝肾之阴,平衡体内环境,确保骨骼得到充分的滋养。而牡蛎,作为归经肝肾的佳品,强化了这一治疗方案的深度与广度。

在考虑治疗的便利性和持续性时,石老倾向于选择胶囊制剂,如密骨胶囊与仙灵骨葆胶囊,它们便于携带与服用,适合长期调养。密骨胶囊,集何首乌、淫羊藿、骨碎补等七味药材之大成,其效用直指肾精,强筋壮骨,宛如为骨骼穿上了一层坚实的护甲。而仙灵骨葆,汇聚黔岭藿、续断、地黄等草本精英,以其全面的调养功效,成为众多患者的首选。

石老的智慧不仅限于药理,更融合了中医的整体观。他认为,健脾与适量运动是巩固骨质、促进康复的两大法宝。补脾不若补肾,此言揭示了脾胃在长期治疗中的重要性——脾胃乃后天之本,健脾药物如山药、陈皮制成的咀嚼片,易于吸收,能增进食欲,保障营养的吸收与转化,为骨骼的重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石老强调适度锻炼的重要性,视之为激活气血、疏通经络的关键。太极拳等传统运动,以其柔和而有力的动作,不仅能够强化肌肉骨骼,还能促进身体内部气机的和谐流转,为骨骼健康筑起一道无形的防线,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石老的治疗哲学深刻体现了中医调和阴阳、形神兼备的精髓。通过精准的药物配伍与综合的生活方式调整,不仅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点亮了康复之路,也为探索自然与人体和谐共生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分享:

主办单位:当代名医 

Copyright 2009-2024 当代名医

邮箱:dangdm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