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陆,1949年10月出生于湖南湘潭,是一位兼具政治与医学贡献的杰出人士,他不仅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党员,更是我国中医内科领域的权威专家,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并荣获了“国医大师”的称号。他在学术生涯早期,于1976年完成了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的学业,随后服务于烟台市中医院。1978年,王新陆进一步深造,考入山东中医学院攻读伤寒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有幸师承名医徐国仟门下。历经职业生涯的发展,王新陆于1993年担任烟台市中医医院院长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1998年,他接任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一职,对中医药教育及科研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他还曾在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担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参与并推动了地方的社会与卫生事业发展。
王新陆教授在中医学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特别是在中医内科及相关疾病的诊疗与研究上成就斐然,其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尤其以开创性的“血浊理论”闻名,对多种内科疑难杂症的诊疗有着独到见解和显著疗效。2022年,王新陆教授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并荣膺第四届“国医大师”荣誉,进一步肯定了他在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的卓越贡献。王新陆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内科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探索,尤其在内科复杂疾病的治疗上造诣深厚。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他发现传统的诊疗思路并不能全面满足现代临床需求,因此通过不断试验与论证,创造性地提出了适用于现代疾病防治的“血浊理论”,这一理论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尤为突出。他将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归纳为两类必然表现和五类可能表现,并从中医病机角度解析,认为胸闷、心痛的根本在于“瘀”,心悸的症状根源则是“虚”。
针对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王新陆教授认为其发病原因多样,包括风邪侵犯、疮毒内热、水湿停滞、饮食不当、过度劳累以及体质因素等,最终导致脾肾功能失调,尤其是肾失封藏,是蛋白尿持续流失的根本所在。同时,他也强调了脾虚气陷导致的蛋白丢失问题,并指出蛋白质长时间大量丧失会进一步损耗人体正气与阴液,形成本虚标实的复杂病症。
在临床用药方面,王新陆教授独具匠心,将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融入传统组方原则,创建了“援药”理念,即将具有明确现代药理效应、能针对性治疗主病、主因、主症的中药,作为辅助和支持性药物加入方剂,从而增强治疗效果,构建起“君、臣、佐、使、援”的新型组方模式。
王新陆教授还提出了将“主神明”功能归于脑的观点,坚持这一观点并非背离中医传统,而是回归本源,符合中医藏象理论核心的同时,也是中医与时俱进、自我发展的体现。他的学术思想始终坚持“继承不拘泥于古,创新不偏离根本”,倡导根据时代变迁和疾病变化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医理论,例如创立“脑血辨证”理论,提倡运用现代药理成果丰富中医用药手段,并阐明中医学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着重强调其人文精神。他还深入探讨了“血浊”这一全新病理概念与多种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系统阐述了“血浊证”的辨证论治方法,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医辨证治疗体系,为中医的持续发展和中药学的进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王新陆教授基于数十年深厚的临床实践经验,积极融合现代医学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血浊理论。该理论认为,血浊是由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引发,导致血液失去原本的纯净状态和正常循环规律,进而干扰脏腑功能的一种病理状态。王新陆教授借助现代医学诊断技术,明确了血浊的诊断基准,并据此划分出五个具体的证候类型,同时研发了一系列针对血浊的治疗方剂。
血浊理论的建立,成功地实现了宏观中医理论与微观现代医学技术的有效结合,它将诸如冠状动脉造影等现代检测技术纳入中医临床应用范畴,极大拓宽了中医四诊合参的诊断范围,使得传统中医文献中模糊的“浊”概念变得具象化、实体化,为现代科学与中医搭建了一座沟通桥梁。这一理论弥补了传统中医辨证方法在应对现代疾病时的一些局限性和不足,特别是在冠心病的治疗上,提供了崭新的辨证论治视角。
王新陆教授依据血浊理论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重新解读,他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正气亏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血浊郁滞则为病情逐渐加重的诱因,而痰瘀痹阻则是导致冠心病急性发作的直接病机。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时,应当遵循“调养正气以固本,净化血浊以防渐,祛除痰瘀以治标”的原则,他据此创制出了参红五圣丹和化浊行血汤等有效方剂,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针对冠心病患者基本组方如下:人参、西红花、土鳖虫、水蛭、全蝎、地龙、虻虫。
在王新陆教授所创的冠心病治疗方剂中,人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参以其甘微温之性,能够滋养心肺脾三脏,强化机体根本,恢复和稳定精神状态,消除惊悸不安,正如《神农本草经》所述,人参可补益五脏,安定精神魂魄。在本方中,人参主要用于健脾补肺,从根本上切断冠心病产生血浊、痰瘀的源头。
另一方面,西红花(藏红花)因其味甘微寒,尤其善于活血通经,特别适用于化解心脏部位的瘀积败血。人参与西红花配合使用,前者补益正气以疗本,后者驱散瘀滞以治标,共同实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目标。
方中的“五圣”——土鳖虫、水蛭、全蝎、地龙、虻虫,均为具有强大破血逐瘀功效的虫类药材。土鳖虫性质温和,既能破瘀又能调和,《长沙药解》记载其擅长化解瘀血,对体虚之人同样适用。水蛭咸苦平性,缓慢渗入,擅长破除污血积滞,《本草经百种录》提到其破瘀力强且不易损伤新生之血。地龙咸寒,能利小便排浊外出,《本草纲目》记载其下行通络的功效。全蝎辛窜入络,有助于疏通气血凝滞。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水蛭含有的水蛭素和地龙含有的蚓激酶,都能有效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堪称方中的“援药”。
该方剂虽然只有七味药物,却凭借人参的补虚培元功效,以及其他各药强大的逐瘀通络力量,针对冠心病瘀血阻滞,表现为剧烈胸痛、痛感蔓延至肩背、夜间加重、舌色紫暗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结代等症状的患者,常常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临证加减时,需紧密结合患者的体质特点和发病诱因,灵活调整药量或增加相应药物。如因劳累过度引起的,可适当加大人参用量,或添加党参、白术、绞股蓝等补气药物;针对肝郁气滞型患者,可加柴胡、枳壳、川芎等疏肝理气药物;若出现寒凝心脉情况,可加入桂枝、巴戟天、制附片等温通心阳之品;针对伴有痰浊症状的患者,则选用半夏、瓜蒌、薤白等化痰药物;针对肝阳上亢者,可添加天麻、钩藤、牛膝、菊花等平抑肝阳之药;对于水肿患者,采用白茅根、泽泻等利水消肿;心烦失眠者,可加入炒酸枣仁、钩藤、合欢皮等安神药物。
当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症状明显缓解时,王新陆教授主张患者仍需长期服用该方,并适时添加党参、白术等益气固本药物,以及虎杖、路路通、荷叶、焦山楂等具有泻浊作用的药物,以遵循中医“缓则治其本”与“缓则治其渐”的治疗原则,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分享:
上一篇: 国医大师徐经世:肝癌验方良方
下一篇: 学院派与经验派相结合的典范国医大师颜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