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专题 ·
学院派与经验派相结合的典范国医大师颜正华

日期:2024-04-18

浏览量:233

颜正华,这位出生于1920年2月27日的江苏丹阳籍中医学家、中药学家与中医教育家,在其辉煌的职业生涯中,对中国传统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950年代中期开始,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深造并完成学业后留校任教,担任中药教研组负责人,奠定了坚实的教育与研究基础。1957年调至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此逐步晋升为副教授乃至教授,并先后担任多个重要教学与研究职务,包括中药学教研组组长、中药方剂教研室主任以及中药教研室主任,领导并推动了中药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70年代末,颜正华先生先后成为硕士生与博士生导师,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药人才。1991年,他被确认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体现了他在传承中医药学宝贵遗产上的突出地位。进入21世纪,颜正华先生成为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并首批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表彰了他在保护和发扬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卓越贡献。

2008年,颜正华被评为“首都国医名师”,并在次年荣膺国家级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进一步肯定了他在中医药领域的极高造诣和影响力。2012年,他又受聘为河北省“中医药传承特聘导师”,持续发挥其在中医药传承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至2020年,颜正华正式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再度彰显了他的学术地位与权威。

颜正华教授在科研方面主要专注于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通过不懈努力和深入探索,他在这两个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当代和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颜正华先生以其深厚而全面的中药学识和细致入微的辨证施治技艺著称,尤其擅长调理脾胃病、外感病及心脑系统疾病。他在学术界成果卓著,发表了超过40篇学术论文,并编撰了六部医案集,其中包括《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颜正华中药学讲稿》、《中药歌诀400首》以及《临床实用中药学》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著作。1958年,颜正华先生在北京中医学院承担起组建中药系的重大责任,短短两年后,该中药系便升级为中药学院,成为中国最早建立的中药高等教育院系之一,并对后续中药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中药学高等教育的重要开创者,颜正华主编了中国首部《中药学》讲义,主导编写了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第一版《中药学》教材,并且是首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的主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他不仅创立了“中药学”这一核心课程,还亲自讲授了“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医临床”等多个关键课程,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颜正华先生悉心培育了一众弟子,其中有7名直接受其教导的徒弟,此外他还培养了19名硕士研究生和13名博士研究生,其中不少已成为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领军学者,如张冰、郑虎占均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常章富则为该校教授,其他弟子如高云艳、邓娟等人亦在学术上颇有建树,而诸如王育杰、周平安、刘玉德、王志斌等研究生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成就显著。颜正华不仅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后代,还鼓励家庭成员投身中医药行业,他的次子从事中医实践,小女儿致力于中医图书管理工作,外孙女高琰更是成功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班。

颜正华先生除了深厚的医学造诣之外,还热爱古典文学,善于以诗歌表达情感与志向。他注重养生保健,长期坚持晨练,慢跑、打太极拳,自创健身操,并修炼气功,体现出文武兼修的生活态度。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中医药大家,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的主要奠基人,颜正华先生是推动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前行的先锋,也是新中国中药学科体系的主要创建者和备受尊敬的中医临床大家。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深受同行敬仰,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

2015年9月19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特别宣布设立了颜正华临床中药学科服务基地,首批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在内的12家医疗机构荣幸地成为了颜正华临床中药学科服务基地,这进一步彰显了他在中药学临床应用和学科建设上的权威地位和持久影响力。颜正华一生秉持着“精于专业,诚于品德”的大医精神,对待名誉与地位始终保持谦逊低调,与同仁和谐共事,共同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与发展,堪称新时代国医师表的典范。
分享:

主办单位:当代名医 

Copyright 2009-2024 当代名医

邮箱:dangdm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