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维良,1937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中国杰出的中医学家,中共党员,享有国医大师的美誉。他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担任学部委员,同时是该机构的主任医师、荣誉首席研究员及博士研究生导师,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翁维良的学术生涯始于1955年,他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度过了五年的学习时光,随后被分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在1960年至1962年间,他进一步深造于北京中医学院的西学中班,师承著名中医药学家岳美中。学业完成后,他被安排到中医研究院的内外科研究所工作,并在1962年底转至西苑医院,在赵锡武门下继续学习。同年8月,翁维良正式投身中医临床实践,至今已有数十年的行医经历。
翁维良的职业生涯中还包括在1969年至1971年期间,作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农村医疗队的一员,在山西省稷山县参与农村疾病研究与防治工作。1975年,他又拜入郭士魁门下,持续深化其在中医领域的造诣。2008年,翁维良被授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称号,这一荣誉是对他在学术传承方面努力的认可。到了2022年,他不仅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还荣获了第四届“国医大师”的殊荣,这标志着他在中医领域所达到的巅峰成就。
翁维良毕生致力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心血管病临床治疗、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他提出的“治心必通瘀”诊疗理念,以及对“百病多瘀”等血瘀病因病机的深刻理解,极大地丰富了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理论。翁教授还创新性地将血栓、血小板等现代医学指标引入血瘀证的诊断,使之更为科学精确,并将活血化瘀药物根据作用强度分类,推动了中医治疗的现代化。此外,他还研发了包括四参汤、冠心系列方剂在内的多种有效方剂,显著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在科研与教育领域,翁维良发表了上百篇论文,编著了超过20部专业书籍,涵盖了老年病、疑难病症的活血化瘀治疗等多个方面。他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多达40余项,多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奖项,为中医科研树立了标杆。同时,他桃李满天下,指导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包括博士后、博士、硕士及师带徒弟子,对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翁维良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师,更是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的引领者。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精神,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患者和中医药事业,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精神遗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界不可多得的杰出代表。
平肝潜阳治疗眩晕: 高血压肝阳上亢,肝肾不足之眩晕,以平肝潜阳,平补肝肾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刘某,女,60岁。医案编号:1022H0004。 初诊:2009年5月21日初诊。 主诉:发现血压高10年。 现病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目前血压145~160/90~95mmHg,且血压波动,血压高时伴头晕,偶有腰酸,睡眠好,大便正常,余无明显症状。既往高脂血症4年。 检查:舌苔白,有裂纹,脉弦,尺脉不足。血压160/95mmHg。 中医诊断:眩晕,属肝阳上亢,肝肾不足。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治法:平肝潜阳,平补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g,钩藤12g,杜仲12g,桑寄生12g,狗脊12g,葛根12g,赤芍12g,枣仁15g,茯苓12g,黄芩12g,荷叶12g,炒莱菔子12g。水煎服,日1剂,连服14天。 二诊(2009年6月4日):患者病情好转,血压135/85mmHg。未诉头晕,睡眠好,舌苔薄黄腻,舌质黯红,脉弦。患者肝肾阴亏症状缓解,略有湿热之象,中医诊断:眩晕(肝阳上亢,兼有湿热)。上方加入清热化湿、清解暑热之品,处方:天麻12g,钩藤12g,夏枯草12g,珍珠母20g,黄芩12g,藿香12g,佩兰12g,土茯苓15g,荷叶15g,五味子10g,郁金12g,杜仲12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按:高血压日久,肾阴已虚,肝阳上亢,血压不稳定,以清热平肝、祛暑为主要治法,血压稳定,阳亢症状缓解,气候转凉后再考虑滋阴补肾,乃急则先治标。患者年过半百,病程较长,偶有腰酸,脉弦尺脉不足,辨证肝阳上亢,肝肾不足。以天麻、钩藤平肝,杜仲、桑寄生、狗脊平补肝肾,佐以赤芍活血,枣仁安神,茯苓、莱菔子、荷叶祛湿化痰,黄芩清肝热,全方药味不多,但主次分明;二诊:患者血压平稳,肝肾不足得以改善,但正复则邪有欲出之势,故二诊以祛湿清热为主,天麻、钩藤平肝,夏枯草、黄芩、藿香、佩兰、土茯苓、荷叶清热祛湿,五味子安心,郁金活血,杜仲仍兼顾扶正。